浅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
华苑中文学校 傲雪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无知,得不出结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也得不出结论,实际上讲的就是思维的难能可贵。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非常规、反常规的思考方式, 是指运用新的方案或是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它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期,也是培养和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期,此时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3-5岁是孩子创造力的高速发展时期,而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原因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影响造成的。孩子在幼儿期无论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主要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游戏活动很少约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去随意地玩、随意地想、随意地发挥。家长和老师也不会对孩子的想法或行动进行过多地干预,孩子不会因为自己的胡思乱想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指责。所以,这一时期,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 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要开始面对学习活动,这时家长和老师就变得“严厉”起来,因为他们此时强调的是孩子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因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孩子的行为又随时受到成人们的监督和评价,当没有按照成人教给他的那样去做,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这样孩子为了迎合成人,渐渐放弃了自己的天真浪漫与“胡思乱想”,乖乖地向着成人们想要的答案思考着,这样便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赏和奖励。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20世纪40 年代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要力求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实际上是要求给予儿童极大的自由。那末,如何解除长期传统语言教学思想的束缚,改善教学中存在着压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做法, 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并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更好、更顺利地发展呢?
首先, 要了解思维发展的过程。从人脑的生理发展来看,60%的脑细胞在3岁以前形成,到小学毕业前形成90%以上。相应的人类智力发展,5岁以前获得50%,8岁以前获得80%。因此,从人脑机能的发展看,儿童时期是创新的重要准备期,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期。从幼儿的心理特点来看:幼儿期处在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束缚,敢想、敢说、敢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心理基础。幼儿期是创新活跃阶段的起跑期,是创新思维的形成的关键期。它对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 要掌握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幼儿创造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一,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其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去的也快,常常是瞬间即逝,如果有成人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向前发展。二,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又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和调动幼儿的兴趣。三, 幼儿受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创造性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只要环境和教育起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都会有较大的发展。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创新意识
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教师的责任是不断的开阔儿童的思路,促进他们思维活跃,让他们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甚至幻想。创造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否有创新意识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事物有好奇心。第二,求知欲强。第三,有丰富的想象力。第四,不服输,不甘心落后,富有挑战性。因而,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必须要从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入手,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抓起。 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无数的“为什么”总是挂在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一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爱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使他们逐步养成敢问、好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正如爱因斯担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情景引导。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选择一些能引起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儿童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燃起想象的火花。2、注重游戏活动。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期最有效、最省时、最廉价的想象教育。在游戏中,他们大脑兴奋,想象力丰富,无拘无束,河、水、泥等都是好道具。3、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通过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色彩,刺激幼儿大脑兴奋,打开想象的闸门。如在诗歌欣赏过后,给幼儿留几个问题:你在诗歌中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这些小问题对幼儿想象的训练大有益处。总之, 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的创新意识萌牙于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教育中、游戏中,让他们在这种激情的驱动下自由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原始动力。
四,积极营造氛围,激活创造性思维
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在教学中,提倡探究式的学习,不直接提问问题,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为儿童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采用让儿童多观察、多思考的教学方法来获得知识,以此营造创造的氛围,激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注意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训练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让儿童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养成寻求多种答案的习惯,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比如在故事《猫医生过河》这一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我们给儿童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河挡住了猫医生的路,你们认为猫医生过河了吗?如果过了河,又是怎样过的河?这两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引发儿童积极地观察画面,分析思考,进而推测猫医生过河的多种可能性。在活动中,儿童想象驰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想出了十多种办法:让大象驮着猫医生过河;请会游泳的大白鹅送猫医生过河;水牛驮过去;找一些树枝架在树墩上走过去等等。在整个过程中,儿童思维活跃,积极热情,广开思路,探求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五,有目的启发引导,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思维表现了某种趋向性,这种思维定势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人们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后,在条件不变时,便可迅速地感知对象,产生联想。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定势将使人们“轻舟熟路”、“得心应手”。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人们形成某种定势后,对解决不同问题时,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消极的思维定势常常阻碍了人们运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思维受到聘用制,难以发挥独创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突破定势,激发儿童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乌鸦和狐狸》教学中,当讲到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嘴里的肉,想办法让乌鸦开口时。老师提问:“它是怎样让乌鸦开口的?”甲儿童回答:“狐狸对乌鸦说,乌鸦你唱的歌真好听,请你唱一首吧!”乙儿童回答:“狐狸对乌鸦说,乌鸦你唱的歌真好听,唱一首给我听吧!“由此可见,乙儿童的思维受到了甲儿童的影响,产生了同一倾向,出现了定势。这时,老师在肯定儿童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疏导, 开阔思路,让他们各自思考,互相议论,纷纷发表不同的见解。 从这些见解中能够看出孩子们改变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提倡多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即要突破儿童思维惯性训练, 又要灵活运用多种思维训练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发散性思维是在对问题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对所得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从一点出发向各个不同方向辐射,不拘泥于一条途径,产生大量的设想,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由一点到多点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训练,能够拓宽儿童的思路,增强儿童思维发展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儿童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在语言教学中,可以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着手,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 引导儿童进行假设性的想象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种好办法。“假如我是怪兽”,“假如我是海豚”等,这些想象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假如我是一只气球”的想象讲述中,有的儿童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奇特的气球在天空中和小鸟说话,和星星、白云做游戏,并且还能绘声绘色地讲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另外在语言活动中运用游戏引导儿童仿编儿歌、看图讲述、续编故事也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好办法。借助于想象还能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的能力。
2、聚合性思维训练
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这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法,所以这种思维的逻辑性强,推理合理,结论较可靠。 在思维过程中,先发散思维和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创造性思维。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透过现象感受区别人和事物的美与丑,利与害,是与非,区分崇高与卑劣,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等,使原来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聚合粘连,创造出新的意象和观点。例如:老师在教授儿童学习《滴水穿石》一课时,首先,将水能穿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滴水有以柔克刚的信心、(2)水的目标集中,一心一意、(3)水有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引伸触发,综合得出结论:我们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必须树立信心,目标明确,持之以恒。这个分析、触发、综合的过程,也就是由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过程。
3、直觉思维训练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做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的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它的思维表现虽然常常是非逻辑的,很多是靠直感来获得, 然而这种直感对一个创造型人才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很多的心理学家认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活跃的一种表现,是发明创造的先导,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这种直觉性思维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 在教学实践中, 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组织儿童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儿童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
综上所述, 教师在课堂中首先应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模式,从多个角度提问问题,力求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不用学校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儿童创造的情境气氛。其次是培养和谐、融洽、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使儿童乐于和善,乐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儿童的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最后,教师在课堂中要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儿童产生暗示作用,要至始至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儿童的各种创新行为,使他们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创造离不开想象,只有在这种自由幻想世界里,创造思维才会萌发。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而创造来源于人类。只有人类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才能打破常规,创造奇迹。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的念头、独特的思想、独特看待问题的角度、独特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孩子看来没有绝对的标准去评判事物,而正是后来大人们所传授的固有的、被人公认的已有的知识,迫使孩子慢慢放弃自己的“怪念头”,成为有着和别人一样的眼光、一样思维方式的人。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积极引导孩子大胆幻想,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设法促使孩子动手参与活动,并让他们在活动中去寻找答案。
如果您希望您的孩子来体验,请联系华苑中文学校。华苑中文学校是一所课后中文学校。它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 为儿童提供优质的中国语言文字及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同时帮助督导学生完成公立学校的课业, 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中文和其它学科的机会和条件, 又可为双职工的家长解除后顾之忧。